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

為上帝去辦案──日劇《HERO》裡的工作哲學

《HERO》主要描寫一位檢察官的故事。由木村拓哉飾演的「久利生公平」,是個從鄉下地方調來東京的檢察官,他的穿著隨性,平時穿著運動衣、牛仔褲上班,而且非常喜歡電視購物,完全顛覆西裝筆挺的檢察官形象。但是,他卻有著獨到的辦案神經與耐性,凡事追根究柢,不恥下問,在他抽絲剝繭下,一個案子往往會有意外的發展。一開始,東京地檢署那些與他同一辦公室的檢察官,都很瞧不起久利生公平。久利生的衣著,打著領帶的他們總是嗤之以鼻;久利生不愛坐辦公室,老是出去查案的做事態度,也讓認定檢察官工作就是正經八百坐在辦公室審訊犯人的他們,覺得久利生不務正業;而專門被派來支援檢察官工作的事務官雨宮舞子,更是受不了久利生的不按牌理出牌,一下是電視購物、一下是看犯人家裡的色情影片、一下又是找來一群酒店小姐、一下又是跑到海邊看夕陽,這樣怎麼能讓案情水落石出?

然而,慢慢地,他們發現,久利生的不按牌理出牌,是有道理的。穿著簡便,是為了隨時能夠親赴現場、活動方便;雖然不常待在辦公室,但是只要有需要,久利生就會通宵熬夜,一整晚在辦公室看案卷、查資料;至於電視購物、酒店小姐,其實也都是破案關鍵,待一切水落石出,事務官才有恍然大悟之感。的確,表面上看來,這是一部有懸疑、有衝突、有密室、有謎題,節奏明快又帶有新鮮元素(檢察官)的偵探劇。我們跟著久利生一路追兇,心情忽上忽下,最後撥雲見日,大呼過癮。不過仔細探究,我開始覺得《HERO》所說的,可能不只是懸疑鬥智的偵探情節而已。那麼多人喜歡這部日劇,被這日劇感動,或許更是因為,《HERO》給了他們希望。

透過《HERO》,我們看到像久利生這樣,沒有家世背景,苦幹實幹、比其他人更勤快、更努力,也比其他人多點理想的小小檢察官,從很多角度來說,許許多多人的身分與處境,其實和久利生並沒有什麼不同。我們同樣是朝九晚五上班,也有辦公室同事;我們有我們要辦的案子(工作),要查的線索;我們可能還是個中階主管,有像雨宮這樣的職員要領導,也有貪生怕死的主管要面對。每一天,我們就像久利生公平,要到屬於我們的「地檢署」上班、辦案:我們可以選擇像其他檢察官那樣,把這份工作當成混口飯吃、賺錢養家的工具,因此只要把分內的事情做好,我們就謝天謝地;我們也可以選擇要像久利生那樣,再平凡不起眼的小案子,都會讓他鍥而不捨,甚至甘願從陽台上往下跳。都有可能為這世界帶來改變、帶來希望。

作家米丹恩(Dan Miller)是個專門提供職場諮商的基督徒,他在成名作48天找到你愛的工作》(48 Days to the Work You Love,校園書房)曾經為三個容易混淆的詞彙下過定義,這三個詞彙分別是呼召(vocation,或譯使命)、職業(career)、工作(job)。現代人常常用社會上的地位、收入的多寡,來尋找「理想的」職業與工作,全然忘記了呼召與使命的層面;這終偏差所導致的結果,就是有人坐領高薪,按時上班打卡,卻在工作的時候並不快樂。反之,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明白他畢生的「呼召與使命」為何,那麼不同的職業與工作,都會成為他用以完成這份呼召與使命的工具。米丹恩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,他假設美國田納西州「日產」(Nissan)車廠僱用了三個生產線裝配員工。有人分別詢問三名裝配員同樣的問題,「你在做什麼?」第一個回答:「我是個焊工——老闆每週五付我薪水就是為了這個」(工作);第二位說:「我在打造一輛好車」(職業);第三個員工沈思了片刻,答道:「我在幫忙為個人、家庭與公司打造一款創新、可靠的交通工具」(呼召與使命)。這三名員工,做的是同一件事情,觀點卻各不相同,分別定義出工作、職業與使命。米丹恩結論:「如果先瞭解自己的使命,就有很大的空間,發現能夠實現畢生志業的工作,居然有這麼多。」

用這樣的觀點來看《HERO》,感覺便格外貼切。那些每天西裝筆挺來上班的檢察官,心中並沒有呼召與使命。檢察官只是一份頭銜、一個「職業」,審訊犯人是他主要的「工作」,每天行禮如儀把本份做好,換取適當的薪水,人生的樂趣只能在下班之後尋找。然而,久利生並不同,對他來說,檢察官的職責不是趕快找到犯人交差了事;檢察官的真正呼召是為「被害人」說話,為「被冤屈的人」說話。檢察官要為被害人說話,特別在被害人身處弱勢、能力弱小的時候,更需要檢查官出面尋找足夠的證據來證明罪犯──這也是為什麼,久利生會不顧上層反對,帶著被性騷擾的婦人與大企業的老闆對抗。而因為過去被冤枉坐牢的經驗,久利生還知道,檢察官甚至比律師更能夠為受冤屈的犯人說話,因為檢察官可以調動警力,必要時還可以實地勘查,一個幾乎所有證據都指向他的無辜殺人犯,才有辦法在久利生的通宵熬夜下,洗刷冤屈。久利生的事務官雨宮舞子,大概也是最能體會這種工作哲學的一位。記得有一回,地檢署的主管特地安排一場會面,想讓雨宮與大人物見面,透過關係,使雖然還沒有資格考取檢察官的雨宮,可以破格去考試。只是會面的時候,雨宮心不在焉。一方面,有個她負責的案子正值破案關頭,另一方面則因為久利生的一句話。不久前,久利生問她為什麼那麼想考檢察官,雨宮的回答是因為自己想要讓犯人繩之以法,久利生想了一想,問:「那麼,這件事,身為事務官的妳,就做不到了嗎?」反覆思想這句話,雨宮突然想通了,自己考檢察官的動機並不純正,名譽地位似乎比將犯人繩之以法,更能抓住她的心;於是匆匆一句「對不起」,就起身離開趕去辦案,留下主管與大人物一臉錯愕。

是啊!雖然我們的職位渺小,雖然我們的影響力不如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,可是只要我們有明確的呼召與使命,並且努力朝這呼召邁進,我們能做的遠遠比我們所以為的要多、要廣。記得曾在一本名叫 The Gift of Work 的書中讀到,權力和影響力可以藉分成兩種,一種是「制度面的影響力」(formal authority),另外一種是「非正式的影響力」(informal authority)。我們常常追求所謂「制度面的影響力」,以為地位越高,職稱越響亮,能做的事越多;作者 Bill Heatley 則鼓勵大家重視「非正式的影響力」,這影響力靠的不是位階、職分,而是關係、品格、生命,真正為歷史帶來改變的,其實常常是那些擁有「非正式影響力」的人們,德雷莎修女、金恩博士就是一例,《HERO》裡的久利生公評則是透過戲劇方式,將這種影響力給表達出來。《HERO》還有很多地方,都可以為我們的工作帶來啟發,像是久利生這種中階主管的存在意義:有論者就用「幕後的英雄」來形容這些介於上級領導與員工之間,作為潤滑劑的勇者與智者們。或是他身上所帶有的務實能力:很多東西在腦袋裡空想很簡單,但是要落實出來,就必須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去突破、去嘗試,沒有捷徑。當然還有久利生不怕失敗敢於嘗試的勇氣:《HERO》劇中那些中規中矩的檢察官們,總是認為多做多錯,然而如果什麼事情都是這樣的心態,那麼迎接我們的將是永遠的失敗──因為不敢冒險的人,永遠不會成功。

或許,我們都是上帝派來的久利生公平吧!我們都有上帝希望我們辦的案子,我們的公司也就是上帝賜給我們的「地檢署」。最重要的不是工作職稱、不只是薪水翻兩倍,而是我們怎麼看待這份工作;能夠擁有上帝的眼光,用職業與工作來完成天賦的呼召與使命,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「檢察官」,在職場裡作個勇敢的 HERO!

~庭蓉提供!~
作者 阿祥 2009.07.05 出處:信望愛信仰資源中心
http://www.fhl.net/main/reading/reading542423.html

1 則留言:

  1. 於明天可能會有颱風.....
    我想,就下週再開始好了
    8/14(五)晚上7:30
    有興趣的人請帶聖經過來,
    另外,我把第一次的講義打好了
    先放在少契資源分享區
    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ourtks?hl=zh-TW
    方便的話,請先印出來
    下週我也會帶一些過去,所以忘記印的人也沒關係

    有興趣一起查約翰福音的人,請記得
    下週8/14 晚上7:30 就一起來吧

    依芬

    回覆刪除